科學創意產業
文/吳育慧博士 (時空研究書苑負責人,時空研究學苑企劃總編)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從小我在外公、外婆的三合院長大,夏季的三合院大廣場總曬著金黃的稻米,金黃的稻米堆成一堆堆的米堆,每到一個臨界點米堆就會崩落,長大後才明白這是複雜系統中的現象,金黃的稻米總是吸引成群結隊的麻雀,他們在電線桿上跳上跳下,長大之後我才明白為什麼他們不會被電到,下雨天過後,廣場積起一圈圈的小水堆,每每總會發現那裏有蝌蚪,前面的小溪裡可以抓到小魚,每每總喜歡把小魚、蝌蚪與抓到的天牛養起來研究一番,我們幾個童年玩伴總是喜歡一起結伴到二叔公家去冒險。三合院的廣場上總是有著蔚藍的天空,小時候我總喜歡躺在晒穀場上看雲,滿足我對城堡與鬼怪的想像,夏季的三合院總是有許多的螢火蟲點亮著夏夜,蛙鳴聲,蟋蟀聲隨著外公熱愛的貝多芬田園交響曲,譜出美好的仲夏夜。

幾年前我放棄了在學界的工作,思考著面對現實的逆襲何以讓理論科學的熱誠繼續? 面對教育產業的崩壞如何讓知識的價值能夠傳承? 2014 年我創立了時空研究書苑 (Spacetime bookshop),並於一年後委由王志宏博士擔任時空研究學苑 (Spacetime Academy) 執行長與課程主要講師,我們的目標是 “培養台灣未來的科學研究人才。讓科學教育從小紮根,啟發國小孩童對科學的興趣與熱忱,培養國高中學生的科學專業素養與國際競爭力。讓每個人為自己的時空而學習,創造不斷思考的動力。"
我們必須讓理論科學得以應用於產業與生活之中,而不再只是依附於政府的微薄研究經費,在限縮的研究經費下影響科學研究的方向與發展動力。長遠的未來我們以規劃台中私人科學教育研究中心與藝文中心的最大目標邁進。讓中心成員在良好的研究環境得以發揮所長並貢獻所學,期望在各項研發領域得以與國際競爭,讓理論科學不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正確預測並發展一個經濟實體的重要橋梁。

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卻是無限的,人類因為夢想而偉大,誠如愛因斯坦說的「所有的宗教, 藝術, 科學都來自同一棵樹的不同分枝。」 (“All religions, arts and sciences are branches of the same tree.”), 而我們深信文化是奠定一個國家教育與科學的最大基石,為自己尋找自己的時空, 讓知識不斷傳遞,讓我們共同創造一條科學創意產業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