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開幕感想>>
“If I would be a young man again and had to decide how to make my living, I would not try to become a scientist or scholar or teacher. I would rather choose to be a plumber or a peddler in the hope to find that modest degree of independence still available under present circumstances.“
“If I had to live my life over again, I would live it as a trader of goods.”
“
最後最該感謝的林秀枝護理長,我老媽,今餐點老媽買單,酷!母親節快樂!
星期天應是與一票死黨們的秘密基地會議吧!感謝好友們給我的建議, 我們也切搓了許多想法,想法也越來越具體了,就看看之後怎麼落實了!
影片上傳中, 請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spacetimebookshop
(希望下次快樂的出航是完整的四重奏 哈! 雙重奏出航了, 四重奏出不了航)
####################################################################
<<5/13 文化部開會感想>>
昨天開會時在場有前輩提出在不採中國大陸紅線的前提下, 圖書應開放簡體市場以獲得更大的獲利, 而龍部長卻說台灣就是該踩對岸紅線,台灣自由是得來不易的,為什麼些人會拿經濟去換不自由呢?我想服貿的議題不單單只是圖書產業如何獲利, 如果沒有了創作的自由度, 我們該思考委屈於中國大陸的審查制度之下, 台灣出版業該如何在自由競爭的國際市場中較勁, 畢竟我一直認為圖書不單單只是商品, 除非你靠折扣獲得大量利潤, 圖書是推動知識傳輸思考的東西, 不自由侷限下的創意, 那麼這樣的創意如何能幻化成國際競爭力呢?
另外一點, 與會中不斷有人提到國人每年閱讀 13.5 本書的事, 相較於兩年前的統計資料兩本大大的提升了, 雖然我們會質疑文化部的統計方法並不科學, 一年會念幾本書往往是很印象性與主觀性的答案, 但是在這個人人低頭的年代, 知識的取得往往是非常廉價的, 往往你在早午餐店念了免費的書報, 餐廳提供的圖書, 網路上大量免費的資料, 圖書館免費的借閱, 其實針對這個問題如何設計一個精準的統計問卷是不太容易的, 我個人覺得探討文化部數字是否碰風意義不大, 但以購買書籍反推與會中有前輩算出來是 “國人每年買了3.9本書“, 閱讀力不能代表消費力, 國人每天吃喝是必需品, 每天低頭也成為人人的習慣, 是否能將低頭的習慣轉成另類經濟力, 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此外有前輩提到如何讓書變得自己會說話, 讓我想到其實童書在這一塊已經做得很好了, 如光學點讀筆等等, 也許成人書籍也可以朝這個方向邁進, 說不定也可另闢一個天地, 而我自己最有興趣的是自己出版兒童科學與數學的套書, 廣告台詞常說“科技始終於人性!”, 該突破的是傳統的思維好發揮我們的創意而不是只是想做電子書.
此外必須提到一點, 關於文化部討論台灣圖書如何輸出世界的問題, 由於學長回新加坡並沒有參與當天的會議, 這一塊正是學長Balestier press 目前正在做的事, 出版台灣名作者, 繪者英文版.
不論如何,該給文化部多點鼓勵與掌聲吧!我在學界這麼久,從不會有教育部長,國科會主委,甚至校長,系主任,來跟我們年輕學者開會探討了解我們的想法與如何突破困境,昨天一位從事出版四十多年的前輩, 特地說到這是她第一次看到部長, 在學界年長學者總是很會批評,卻從不站出來改變現狀,教授們永遠是得過且過, 雖明知道是錯的,卻總看到國王的新衣,不敢得罪當權者來危及自己的地位, 看到了許多出版文化界前輩們的建議,許多事都是值得嚐試的,你不做,永遠都不知道事件會變得如何, 會中有動漫前輩說,文字,圖像的輸出去攻打世界,文化部就是國防部,我們該給文化人多點掌聲與實質的支持,所以站出來多以原價買書與多多支持台灣的作者, 繪者, 利用類補習班與講座方式推書, 獨立書店的存在意義不單只是小小的買賣, 而是在埋下一顆顆的種子之後, 如何幫種子澆水與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