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次寫完開幕感想後, 我的 blogger 就沒有新文章, 寫寫這周文化部開會的感想, 28 日 11.30 終於回到家,下午擦槍走火,現場有點尷尬,我承認博客來創辦人的說法雖現實但某種程度也是一種警惕, 雖他說話不客氣也不禮貌, 我認為我並不是因為文化部有補助我才想開獨立書店的,  從去年五月我就有這個想法, 除了對台灣學術圈的氣氛已感到厭倦, 也不想一輩子都待在國外, 去年七月時到波蘭開會而後到德國 AEI 訪問, 我那時很想做研究, 每天就是待辦公室做研究, 之後跟酷鳥回去煮飯吃, 晚上跑個步, 而後再回辦公室繼續做研究與討論, 加上國外的研究氣氛, 我認為我不該繼續待台灣學界, 那是浪費我生命的行為, 兩年前德國朋友一直勸告我去德國, 且他可以幫忙, 但我那時因為有家室很不方便, 所以拒絕了, 我家酷鳥也不怎聰明, 當初直接拒絕了英國指導老師提供的工作機會, 蠢與不蠢我不知道, 但國外學界也瀰漫著奇怪的氣氛, 德國友人說他也要離開 AEI 了, 也提到一些人事問題,  他不能再忍受跟女兒老婆分離兩地, 他有強烈回家鄉的慾望, 他準備轉行, 他也放棄了一些人會感到羨慕的維也納大學的工作,  我承認如果沒小孩的話, 我還蠻享受那種 AEI 的孤獨流浪生活, 我只需要對研究負責, 了解神秘的而未知的世界, 某種程度來說科學與宗教有點類似, 一種與世隔絕的修道生活, 也是我高中時最想要的生活型態, 曾經對岸學界好友說, 除了做研究, 她不知道可以做什麼, 我回她, 我也一樣 ㄟ! 我不知道除了研究工作外我還能做什麼, 而我好友目前仍待在德國, 當然她也很想回大陸, 但大陸也是很緊縮的狀態.    
  
 

我回國後一兩年後, 畫家好友開了第一槍, 他不待學界,  但他目前已是國際知名畫家, 後來, 另一位好友放棄本來人人稱羨的教職遠走英國, 我周遭眾多優秀的好友包括我家酷鳥, 許多都是國外名校博士, 還流浪起來, 我思考著為什麼我要繼續待在一個已腐臭的地方, 難道我的人生裡只有教職, 我只能當教授, 曾經大學時填過問卷, 說明自己未來志向, 我記得很清楚, 當同學們紛紛表示將來要當教授, 而我上頭卻寫著我要做研究, 且我也了解到以我們這種人, 雖從小到大都是人人羨慕的數理資優生, 但隨著教改, 隨著大環境的改變, 隨著有風骨的學者逐一退休, 我們不可能融入台灣學界, 除非我當初就選擇待國外不回台灣, 我也了解到台灣學界要的不是能力, 拿出以前在英國或美國的習慣去電別人, 爭論, 是不友善的行為,  雖以前在英國時, 學者們針鋒相對是常有的事, 台灣學界喜好友善的同事, 能認同 senior 的同事, 對問題是否求真完全不必在意, 而且去年七月底回國後我對台灣體制外教育的美好幻象完全破滅, 本來我還以為可以用自身所學用於體制外教育, 但我後來才理解他們根本不須專業, 我思考著下一代的出路是否同我們一樣, 那麼我們是否必須等政府做點什麼之前去做點改變.

我想書籍是我們學者最為依賴的養分來源, 我思索著做書店的可能性, 且未來能夠兼顧研究出版, 當然我也不是笨蛋, 也不是帶著美麗夢想而不思考如何執行的人,  雖我目前書店幾乎沒賺到什麼錢, 我也不知未來能 work out 到什麼地步, 但套句甘地說的, 你不做你永遠不知道, 所以為什麼不做做看呢?  我想只有朋友們才能真正理解我的想法, 在一般人眼裡我不過是個不合群的異類與小屁孩,  反正我向來自認為自己很聰明很臭屁, 大學研究所時天才的同學們都不走學界, 他們都紛紛跑去創業去了, 覺得自己在蹲苦窯, 沒人打嘴砲真是孤單,  唯有創意與肯冒險突破的精神台灣年輕人才能逃離低薪的魔掌,  否則你只能選擇如科技部長所言的做代工, 這是最保守的賺錢模式, 雖賺的到錢, 但你付出的是勞力與血汗,  我認為一直在書籍成本折扣上打轉對經銷商比較有意義, 對一天幾乎賣不到一兩本書的獨立書店而言, 意義不大, 如果我們要淪陷在折扣戰內, 書本就變成了商品, 那麼這就是商業現實的問題, 所以網路書店大老, 說的沒什麼錯, 更況憑甚麼談到獨立書店與偏鄉, 我想博客來對偏鄉兒童便宜的取得書籍還幫助的更大, 偏鄉都有 7-11, 且博客來價格比獨立書店便宜,  自由市場能保障弱勢消費者便宜取的書籍, 這是消費者權益, 試問獨立書店能做到如此嗎?  那麼理想與價值又在哪裡呢? 鎖在象牙塔裡的知識又如何走進一般大眾的生活?   開幕時我對眾好友們演講了我對書店未來的目標與構想, 其中”本店全部原價賣書, 凡清寒弱勢, 購書均有折扣”. 而以原價賣書而言, 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培養大眾原價買書的習慣, 我們販賣的是知識與專業, 並不是把書當成商品, 所以並不一定要書打折, 何不採取利用付費講座推書, 有買書講座費打折等等,  或其他配套, 當天有提到送玫瑰花也很不錯, 當然我從不認為講座一定要做免費,  當天有人提到花文化部一萬元, 書賣了十五本只賺了五百元的事, 其實隨便的人算算就會知道用書本是不可能賺到什麼錢的, 況談到講師費, 我做場學術演講一小時兩千,  而報銷的是政府的錢, 所以辦學術演講是不可能幫系上所上賺錢的, 總使快窮死拿不到經費做研究, 也不可能用演講向大眾募款, 反正這就是種學界自得其樂的被眷養型態. 我記得當年在劍橋某學院邀請了我師公 Roger Penrose 與某宗教人士,  進行了一場宗教與科學哲學的對話, 那是要繳錢的, 雖是少少的兩磅, 我想 Roger 號召力很大, 所以也不會很貴, 場地很小但人卻是爆滿. 我老師後來升上教授, 給了一場對公眾的演講, 我老師說教授與講師的不同在於教授能對高中生一般民眾, 把艱深的物理數學化約成簡單的形式, 讓大眾得以理解, 而講師一般只能對大學到博士班的演講授課, 我想這大概是菁英的英國知識份子所需承擔的社會責任與知識的回饋. 另一吸金人物是 Stephen Hawking, 他生日時舉辦一場學術演講, 現場可不像台灣有許多可口美味的蛋糕, 只有一點點餅乾與非常簡單的茶水要價二十磅 (我忘了到底有沒有包午餐), 而因為我是系友有保留票, 順便還幫物理系的好友搶了一張, 由於非常熱門, 有的人還搶不到票, 當年在劍橋時大家都說, 如果你很有錢, 但想成名, 簡單的方式就是捐一個學院.
總之, 除了會了解,會關心,會交由xx部會了解,政府部門能否更切實的了解一間獨立書店, 社區書店, 網路書店, 大型連鎖書店,  經銷的圖書業者的不同與區別, 有種雞同鴨講的感覺, 除了前輩們火氣大之外,  整個會議抓不到真正的重點,  會後巧遇朋友,也多認識一位前輩大哥,獨立書店的經營之道真是門學問,切磋了許多議題,30年前一天能賣100本書, 以前學生上完課就是運動打球,看書買書,回想大學時協助學長辦書展,我們那時書賣的很不錯,時代在改變,知識用網路 propagate 的年代,物流四通八達遠及偏鄉的年代,淪陷於折扣戰並不是我真正的理想,前輩們都能從折扣戰中脫身, 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我們不是共產社會,  所以任何形式的工作都算是一種商業行為,  在學界受政府眷養也是一樣,  但商業模式可以不同, 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從不認為書店的工作是例外, 我們不是圖書館, 我們不可能靠政府眷養,  如不能讓書店脫離折扣戰, 脫離網路書店, 大型連鎖書店的夾殺, 這樣的補助意義不大, 反正政府補助下書店還是會倒.
我們不可能去砍除科技網路, 相反的應好好善用網路與科技, 英國獨立書店協會早已架構出自己的網路經銷平台, 台灣也可以這麼做, 甚至讓自己的出版品藉此國際化, 我們需要的是整合的獨立書店網路訂書與經銷平台, 當然若博客來可以開放物流這塊, 且對獨立書店開帳號, 到鄰近 7-11 取書, 我相信這個平台一定能做得起來,   而拿本人自身經歷來說, 也是因為物流成本太高不划算, 導致我最後必須放棄早已加入英國獨立書店協會經銷平台訂書的計畫, 老實說我比較想要的補助是講師費 車馬費, 其他的還是要多靠自己自籌吧! 文化部大可把錢拿去建構網路平台補助物流, 當然私心覺得跟博客來合作物流與架構針對獨立書店購書平台可能是比較簡單且容易的方式, 當天與前輩大哥也聊到這個問題, 其實縱使政府不做, 獨立書店業者也早就在籌畫著自己做, 所以自己書店自己救, 自己教育自己救, 自己研究自己救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