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價值(The Value of Science

 
                   科學的價值是什麼?一般人遇到這個問題,大部份的反應會認為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當然,科學有好的部分,例如讓人類的生活更方便、更舒適,但也有不好的部分,例如各種先進武器的發明或是造成地球的汙染。在我們這麼想之前,我希望大家先想一個問題,什麼是科學?難道科學只是我們日常生活所看到的各種科技產品嗎?科學的定義是這麼狹隘嗎?當我們認真思考科學的本質再去討論科學的價值才有意義。
 
 
 
               科學是人類獨有的產物(除非有外星人),一如哲學、數學或藝術,所以科學的本質和人類的內在思維有很大的關聯。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和哲學以及藝術有很密切的聯繫。毫無疑問的,哲學或藝術可以提升人類的精神層次,滿足人類內在情感的需求,然而科學除了有這個 “功能” 外,它也同時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因為科學是在研究人類所生存在其中的大自然(註1)。當人類越瞭解大自然,越知道如何更有效率的使用自然界中的能源,知道如何從自然界中截取更多的能源,人類的生活就可以舒適。很明顯的現今科學價值的評斷都被著重在後者,也就是科學的實用性。隨著環保意識地抬頭,人類雖然享受了科學所帶來的美好果實,同時也開始瞭解 “天下沒有白吃的果實”。這讓我想起老子道德經所說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大自然的運行是有其規律,從老子的說法就是所謂的道。當人類大量使用能源導致現有的生存環境逐漸被破壞,大自然依舊會照著她既定的規律運行下去,並且極有可能的演化到一個人類無法生存的環境。大自然從不會為了任何一個物種而改變其規律,這也是為什麼她可以一直存在下去。誠如老子所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目前科學家不斷在努力的就是希望找到不讓大自然的演化偏離人類所能生存的環境太遠的條件。我仍然積極地相信,在科學家的努力和人類對環保意識的提升,這些條件是可以被找到和滿足的。
 
 
 
                回到主題,對我而言,科學真正的價值是在於人類精神層次上的提升。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到狄拉克,他們帶領人類一步步探索大自然,揭開大自然一層又一層的神秘面紗。他們帶給人類更寬廣也更深入的視野去瞭解大自然。許多人都曾被梵谷所畫的星空所感動。同樣的,當你理解了我們宇宙是如此的廣大與奧祕,小至太陽系,大至銀河系都存著某種規律性(從以前的牛頓重力理論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這種從瞭解大自然中,自身所產生的感覺和藝術所帶給我們的感動是很像的。更有趣的是目前的宇宙中還有許多人類未知的 “東西” (暗物質或暗能量),這個部分等以後再來介紹。科學理論會一直不斷的被推翻,我們目前已知的理論都是從許多錯誤中不斷的建立起來,但是 “真正” 的科學家們(在此先排除目前許多的現象學研究專家)一定都相信,雖然理論不斷的在更新,但是他們所持續在追求的是一種永恆不變的東西。這是一種信仰,就如同愛因斯坦所說:『我不能設想真正的科學家會沒有這樣深摯的信仰。這情況可以用這樣一個形象來比喻:科學沒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像瞎子。』科學和宗教有很密切的關係,之後再來寫一篇專文。
 
 
 
                 科學用他獨特的語言(通常是數學)來發現大自然的美,然而在現在拼經濟以及物質至上的社會,科學的價值已經淪為只在“形而下”的評斷。整個社會價值判斷的標準只在實用性和經濟效益上作探討,科學之美已經毫無重要性。在這種環境下,我對於我們的下一代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去研究科學、去探索大自然顯得格外憂心。這也是我想貢獻一份心力在科普教育的推廣上。科學的理論和發展絕不是科學家的專利,任何人都可以從科學的理論和實驗中獲得好奇心的滿足和對大自然所存在的規律感到驚歎。當越來越多人可以從科學中獲得精神層次的提升,我們才能跳脫物質至上的束縛,從新檢視科學的價值,替我們的下一代創造一個良好的科學研究環境。
 
 
 
               當我們把自身的視野拓展到宇宙的尺度上,你會發現對於已經歷經137億年的宇宙(根據大霹靂爆炸的宇宙模型所估計的),人類真的是非常的渺小,而且只是非常非常短暫的過客。無庸置疑的,大自然仍然會繼續運行下去,她不會為我們多做一點停留,但我們這些短暫的過客們,能否在這短暫的停留中為她畫下一幅美麗的畫呢?
 
 
 
1:本文所探討的科學範疇主要是以自然科學為主。
 
 
 
王志宏(Robbin)      2014610日 時空研究書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