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大家忙著搭棚子
自從上次當完志工後,  寫完簡短 FB 文章後 ( https://www.facebook.com/spacetimebookshop ), 本一直想寫一篇比較完整的文章, 卻一直沒有靜下心來寫, 想想從開幕到現在已辦了三場音樂會了, 有些人大概會以為我的書苑是音樂教室了, 往往音樂與藝術給人的情感是很厚重的, 太過知識性與理性範疇下所討論的藝術與音樂又往往給人一種理性又冰冷的感受, 從小我就是聽外公的古典音樂長大的小孩, 老早就很習慣聽音樂的時候絕不吵鬧, 而我愛好美術差點成為畫家已過世的老爸, 又很喜歡帶我們流連在美術館, 科博館, 故宮, 小時候的國美館是那種連掉下一根針大概都能被聽到的安靜場所, 那時到國美館跟父母一起賞畫的孩子是完全不吵鬧的, 連走路都會刻意保持安靜, 不久以前, 我帶著孩子到國美館, 一位阿嬤帶者兩位孫子, 一進展場非但沒有保持安靜, 兩個小孩到處亂竄, 碰觸展品當好玩的事, 阿嬤大概沒甚麼能力制止, 展場人員趕緊跑了過來制止孩子的舉動,  我不知道是不是台灣近年來在教育或文化上有甚麼改變 , 但一種躁動卻在社會裡蔓延, 這在我小時候幾乎是從未發生過的事, 當然也許你可以說我們那年代的父母都比較威權, 記得在英國時我常喜歡往 National Gallery 窩, 我很喜歡自己一個人在那邊安靜看畫的感覺, 雖然常常有日本阿公阿嬤的觀光團, 但看著他們很專注熱情的聽著導覽員的解說, 我也不覺得他們很吵, 不過我印象中的巴黎羅浮宮卻是又吵又鬧, 因為實在太多觀光客了, 每每擠在蒙娜麗莎前, 為了賞名畫到處亂竄, 覺得巴黎跟台灣有點類似, 交通亂, 觀光景點吵, 但教堂安靜多了, 我想這次去合樸當志工心裡也有著這樣的衝擊, 其實上一場的音樂會是我覺得這三場中辦的比較好的一場, 來的人雖不多, 但卻都是知音與同好, 只是音樂與藝術往往會引起內心情感的波動, 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  其實我也不太明白為什麼貝多芬 梵谷 追求藝術 追求音樂到最後最在乎的其實是宗教, 宗教的情感, 我想本質上就是想理解宇宙的奧秘吧! 揚塵紛亂的世界縱使有最動人的音樂與畫面, 最後也還是想回歸一種平靜, 那是大自然裡最簡單的模式, 那不單單只是生活的型態, 而是思緒與情感得到一種真正的安靜與安定, 現實世界裡總是像個幼稚的小孩, 自我理想的國度裡是個安穩成熟的大人, 衝突與對立裡面卻有個可以提供頭腦安靜思考的地方, 提供一個無法與世界溝通的小孩保護真理的地方
  
“偉大的真理是供人批判,而不是供人膜拜的。”

尼采

 

 

到合樸 (法鼓山的寶雲別苑) 當志工,這種型式讓我想起了英國的 car boot,有時假日會跟朋友們騎著腳踏車去 car boot 買菜, 那裏也是一羣羣的農民,把自家農產品一車車運到市集販賣,大概每幾個星期會集會一次, 但比較不同的是合樸除了農民之外,還號召志工來幫農民搬貨,販售,且農產品多是有機種植, 大家都自動自發的做自己的事, 不帶有太多商業氣息, 推廣的是有機農業, 生態, 幫助農民行銷, 而不單單只是有機商店裡販賣的有機商品, 酷鳥說這裡的” 消費和貨幣的流動,竟然不帶有一絲資本主義式的競爭”,  也許吧! 追求競爭, 追求表演裡的感動, 追求頭腦智識上的較勁, 不斷地帶給人們成就感與優越感, 我記得我大學研究所時頗得意的事就是考試遲到但又第一個交卷, 翹課但成績總是很好, 我總是很洋洋得意這樣的行為, 但了解我的死黨與同學們都知道有很多簡單小事我根本無法處理, 最後還是靠同學 死黨們幫我解惑.

涼亭唱歌的清韻
那天跟一位農民聊天,  她說不久後她第三本書要出版了, 她頗關心生態的問題,喜歡寫小昆蟲的故事, 她說雖然她學歷不高, 但很喜歡閱讀,賣書賺的錢要捐給某一慈善機構, 當下非常汗顏, 我唸到這種學歷,  除了學位論文, 我還沒認真的寫過一本書呢! 雖然我最想做的事其實是做出版而不是開書店, 但出版需要一點時間與經驗醞釀, 除了自己專業的書之外, 外公自己用日文寫好了自傳, 並已請人翻譯成中文, 想寫三合院的點點滴滴配上舊照片, 外公每次講起日治時代台中農業發展與台中的人文歷史典故總是特別讓人感到有趣, 雖大人們總是說, 這種書有誰愛看呢?  但有趣的是家裡有閱讀習慣的大概只有外公與我去世的爸爸吧!  外公是每天都要看報與閱讀文藝春秋與每天寫日記的舊時代知識分子.  然而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台中市已經是沒有農業發展的都市, 隨著捷運, 都市重劃, 台中市哪裡還有能務農的土地呢? 但好玩的是, 在三合院拆除之後, 我居然來到一個市集, 而這個市集在推廣台灣農業, 而這位農民大姊說她自己在南投有地, 常常會到那裏務農體驗生活, 並把經驗累積寫在書裡, 而她的老公更是有趣, 他是開汽車修護的, 但他把汽車修護廢零件拿來組裝成各式各樣的裝飾品, 我感到很有意思, 也許我們除了音樂會之外, 也可協辦一個作品展或者請大姊來打書, 想法總是比現實的速度來的快許多, 而農民大姊邀請我去參加他們週二的沙龍與去她家晃晃, 沙龍就是大家一起煮飯開飯, 之後會分享關於台灣農業發展的想法與演講, 似乎蠻有意思的, 雖之前書店大哥也跟我提到這個, 由於怠惰與自以為是的想去挑戰現實, 一直沒有靜下心來去思考這方面的事, 我的專業會帶來一票人, 但我的想法人們卻不曾真正的理解過,  曾經我很訝異的發現別人比我還懂我家的歷史, 溝背戰爭等等, 哈! 而我們這些人不過等著歷史走入時間也不曾留下一點紀錄, 大人的世界難以理解, 不論世界崩壞與否, 良田是否成為建地, 農業是看天吃飯的行業, 跟科學一樣看天吃飯, 如果科學實驗無法被重複驗證正確, 那麼不論理論思考多麼美妙, 都是走不通的路. 

公平貿易的咖啡

想想是什麼樣的環境造就我們去從事科學研究呢? 嗯! 我想是小時候鄉村的那種自然的環境造就的吧! 而法鼓山的寶雲別苑好多蓮花盛開著,陽光灑在草坪上, 小朋友們忙著幫忙搬桌椅, 十點的時候清韻合唱團開始在涼亭唱著歌, 蟬叫聲伴著微風, 沒有那一點點沉靜的力量, 如何面對被揚起的塵埃? 離開法鼓山前還是要買杯咖啡再離開吧! 來一杯公平貿易的冰咖啡, 如果說有機不有機, 事關人的身體健康, 那麼貿易公平不公平攸關的是咖啡農的生存與經濟問題吧!  公平貿易 Fair trade, 我第一次聽到 Fair trade  是以前在英國的時候, 那時還有 fair trade 的巧克力等等, 目的在改善生產者生活, 記得當時旁人還跟我解釋了一番何謂 Fair trade, 還有為什麼要支持 Fair trade 等等, 哈! 其實英國人並不全然像大家認為的那樣冷漠的, 攸關不公平的議題總有人樂於宣傳與教育大眾的! 再度想起了愛因斯坦說的 “世界並不會毀於邪惡, 但世界會毀於人們的冷漠.”   好在我還蠻幸運的, 自從開始投入書店這一行, 雖也會偶遇不友善,  常受益於前輩們的熱心之外, 也常碰到些有趣又有想法的人, 因而常常能讓我再想想, 我能再做點什麼呢? 台灣並不冷漠呀! 而驚人的是我發現做這個工作比在學界耗費更多的腦力去思考與研究, 且也漸漸地找回自己對科學的熱情.


農民大姊與其先生的攤子   圖為汽車廢料所做的裝置藝術
 
沉靜了一段時間來寫這篇文章, 希望呼應文章一開頭所強調的安靜與沉靜, 不管世界如何的紛亂與吵雜, 能帶給我們多大的感動或無感,  我們都需要安靜, 我想這就是老子道德經裡的 “大音希聲”的意涵! 就讓這一切回歸最簡單原始的狀態: 一個死小孩需要留點力氣才能不斷持續去批判, 又要開始籌備著下一個階段的計畫與合作項目, 反正就大刀破斧地走下去吧!
推廣茶道的外國人
自家種荔枝龍眼的農民 後來買了青草茶
盛開的蓮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