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研究書苑科普講座
系列一:宇宙的起源與奧祕
講座場次:一共四場 9/17, 9/24, 10/1, 10/8
講座時間:九月十七日起,每週三Wed/ 晚上八點 8pm,準時開講。
講座地點:台中市青島路三段131號(時空研究書苑)
附註:現場備有茶水及小餅乾
附註:現場備有茶水及小餅乾
從英國念完博士班回國之後,就一直想推廣科普教育。在從事宇宙學研究的期間,去國外參加不少會議,許多國際會議一定會在會議期間舉辦通俗演講,讓一般民眾來參加。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參加在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Dublin)所舉辦的GR17(General Relativity 17)會議中,去聽彭若斯爵士(Sir Penrose)的通俗演講,他的談吐很幽默而且演講非常的吸引人。他將科學和數學知識講的非常的深入,卻又能夠讓沒有這方面知識背景的人聽得懂。他讓現場的民眾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並且獲得許多科學的新知識。這次的經驗也成為我舉辦科普講座的一個效仿對象。
毋庸置疑的,國外對科普教育的推廣是很重視的。因為科學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學習或討論科學的風氣,又如何能產生好的科學家,國家的科技發展又要如何進步。我記得去訪問德國Albert Einstein 機構時,我發現在那裡做研究的科學家,除了專注在自己的研究之外,也時常舉辦許多活動來推廣科學知識。在台灣,不時的都會從報章媒體看到一些學者、政治人物、大企業老板說台灣要多培養優秀的科技人才,但是看到台灣新聞媒體在報導科學知識上是如此的淺薄和貧乏時,同時對科普教育的推廣上是如此的消極,我很難相信台灣能培養出優秀的科學家。我們勢必要做些事情來改善這個對科普知識如此不友善的環境。
隨著網路的發達,知識的取得變得十分容易。當有什麼問題時,許多人只要上網“谷歌”一下,就可以找到解答。但是這個現象卻令我感到憂心。首先,網路上所獲得的知識的正確性是充滿不確定的。只有少數人會為某些知識做出正確評價。你所獲得的很多網路知識必須靠自己去判斷。再加上網路讓人們可以快速且大量地獲得許多知識,這很容易會導致這些閱讀者不願意多花一點的時間去判斷這些網路知識。他們的思維或思考問題的態度無法深入下去。想一想,這比沒有獲得知識還糟。如果你無法正確的判斷網路所取得的這些知識,你的許多知識將是建立在許多錯誤的觀念上。我時常在網路上看到一些熱門的科普文章中的內容有許多的錯誤說法,對於科學的學習而言,如果我們接受的觀念不正確,是無法建立完整且自洽的說法。這讓我想起一則已故的中研院院長吳大猷院士的小故事。事情發生在吳大猷院士在美國某一所大學物理系訪問期間,有一次他去聽一位從另一個學校來的訪問學者所給演講。他發現這個演講內容有許多地方是不正確的,但是就看吳院士不動聲色,聽完演講。隔天,吳院士在系上給了一個標題和昨天的演講題目一模一樣的演講。他說昨天訪問的學者講的內容當中有許多的錯誤,但是畢竟來者是客,所以我沒有當場指證,但是身為研究學者,還是要將錯誤的知識更正過來,所以我今天給一個一樣的演講題目來更正昨天演講者的錯誤。從這個小故事也讓我瞭解到,傳達正確的科學知識給大眾是科學家應該要做的事。
時空研究書苑所籌辦的科普講座,目前規劃是一個常態性的演講。第一個系列演講就由我開始,一共有四場。我在宇宙學方面的研究長達十多年了。所以對於宇宙的相關科學知識非常熟悉。這次的講座,主要是講述宇宙是如何誕生的以及目前的科學家所探索到的宇宙面貌是什麼。透過這四場演講,我會讓聽眾在對於宇宙的認識上獲得一個完整的知識。演講中,我也會試圖回答許多問題,例如你有想過為什麼夜空是黑色的?為什麼夜晚的天空不會佈滿星星而讓它像白天一樣亮呢?宇宙只有一個嗎?會不會有另一個宇宙,並且在其中有另一個我呢?宇宙有多大?是無限大嗎?宇宙是上帝玩骰子玩出來的嗎?希望透過這一系列的演講能讓聽眾對這些問題有所理解。書苑之後的科普講座,我們計劃邀請不同的研究學者來講述其他科學領域的科普知識。請密切注意書苑的科普講座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