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育慧博士 (時空研究書苑+時空研究學苑)
—————————————————————
來談談為何我不認同台灣的西醫治療體系, 其實要寫這種文章, 我自己應該是處於心驚膽跳的
位置吧! 首先, 我家的大人長輩幾乎涵蓋了醫護藥這三大領域, 而上上一輩的舅公們幾乎
都是日治時代的醫生, 再來, 目前的醫療體系, 在健保的壓榨之下, 幾乎體無完膚, 醫護人
員不是過勞就是常常被告, 寫這種文章有種雪上加霜的感覺, 但何以我仍舊要寫這種文章呢?
第一, 台灣的醫學院向來是所謂的資優生進出的地方, 我們的上一輩總以自己的孩子能否上
醫學院為最大的驕傲, 而好玩的是我家族從大我幾歲的表舅開始放棄了人人稱羨的台大醫
學院選擇了清華物理, 我老弟放棄了台大獸醫選擇來當我學弟, 而我打從國中開始就是以唸
物理與數學為最大志願, 而我另一位表弟也選擇了唸物理, 雖然大人的反對聲音很大, 但並
沒有因此而影響我們的選擇, 似乎, 我們這一代都還蠻有自我主見的, 然醫學院應該是以尊重生
命為最高榮譽的地方, 但台灣現行教育底下, 醫學院已成為金飯碗的代表與高學歷的表徵,
造就人人進醫學院的目的不是為了救人或救命, 而是為了穩定的高收入與被稱羨的學歷, 至
於是否尊重生命? 是否在醫學院內有研究精神? 似乎已不是那麼重要, 在醫護人員過勞的
年代, 我也看著自己媽媽雖然是走公衛, 但常常忙到晚上八九點才回到家, 晚上回來常常在沙
發倒頭就睡, 而這樣的行為還會贏來惡意的批評, 從小我的父母就是那種把他人生命放在心裡
的那種人, 雖然親子關係與家庭關係有時會被犧牲, 但我以他們那一輩的醫護從事人員為
榮, 父親與母親常常因為一些親朋好友的請託而馬上給他們最新最好的醫療資訊與建議, 常
常親戚朋友因為這樣的醫療資訊在病情上獲得很好的改善, 所以父親非常重視時間的觀念,
因為人命不能被耽擱.
這一篇文章裡我不推測他人的心理狀態, 我只對我所見所聞所經歷過的事物進行批判, 我想
說的是醫護人員不是上帝, 醫護人員不可代替上帝去擲骰子或是當判官, 否則這就是謀殺, 我
們常可以看到醫療器材, 科技, 物理都在進步, 而醫療行為本身卻沒有甚麼進步的空間,
他們常常是看著數據在說話, 電子儀器告訴他們病人指數狀況正常, 他們就會認定他們沒有
太大問題, 而病人如果跟他們說身體真的很不舒服, 他們會說可是儀器指數都正常, 可能
心理需要調整, 不然就是這是老化的跡象, 難道老化跡象就該等死嗎? 而醫師在決定拔除支
持性的醫療器材時, 他們會說病人現在狀況恢復較正常可考慮拔除支持性醫療器材, 但拔除
後狀況不好是否要接回去? 是的, 在這樣的時空點上已經是個擲骰子的問題, 好或者壞, 一
個二選一的題目, 狀況若是壞的時候請不要告醫護人員, 所以醫護人員也會事先告知狀況可
能是壞, 壞須簽屬放棄急救的項目, 來確保醫療無效時不必要的糾紛, 而醫生卻沒有辦法對好
的狀況做預測與評估, 所以生命就像是一場不斷被擲骰子的遊戲, 人命只剩下用儀器去判斷
與醫生去擲骰子的結果, 其實這樣的醫療體系下人人都可當醫師.
痰怎麼來? 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是什麼? 癌症如何形成? 可不可以有醫治的辦法?
現行台灣西醫體系下, 不探究原因, 只告訴你我足足唸了七年的醫學院, 我所受到的是醫學院
的良好訓練, 這一切都是 SOP, 所以我沒辦法告訴你為什麼, 而西醫說不行的幾乎是死
路一條, 如果有例外, 西醫會說這是奇蹟. 奇怪的是基礎科學就是該問為什麼? 去研究為什麼
啊? 何以西醫是跳脫基礎科學的領域呢? 難道這一切只是臨床醫學的數據分析?
所謂的資優教育就是培養孩子讓孩子進醫學院嗎? 良好的數理訓練一切都只為了唸醫學院,
但不必問為什麼, 不必有物理人求真, 求善, 求美的精神, 醫療儀器一直在進步, 核子儀 , X光
機, 但大部分醫生卻沒有在做研究, 只照著醫院教導的訓練, 功課好是一回事, 真正能有突
破性貢獻的卻都是有好奇心有研究動力的學生, 功課好不代表是資優生, 功課好理解力高,
不代表直覺力強, 不代表能真正解決問題, 而隨著最近的醫學院學生情殺與一位靠踢爆照顧
自己癱瘓孩子媽媽的台大醫院外科醫生, 我們會發現台灣西醫體系充滿著顢頇與對生命無熱誠
的態度, 醫師一直對外說明自己很累, 很苦, 錢很少, 是人卻被要求做神在做的事, 是的, 如果台
灣醫護體系能對生命多點尊重, 對遺體也保持尊重, 不刻意做逆天而行的事, 我相信被告率會低
很多, 這是醫學院教育體系下的整體品德問題, 尊重生命以生命至上的醫師卻去殺他人, 而後
自殺, 尊重生命醫者父母心的醫生卻去批評他人父母, 導致龐大輿論試圖把他人父母的愛當成
魔戒, 而最奇怪的是台灣的醫學教育卻不感到有任何不妥, 菁英知識份子的品德崩壞是社會亂
源的始作俑者, 必須清楚的是任何的論點,雖可以引用, 批判, 但絕不是用來幫某些論點背
書, 若要以他人論述用來支持自己論點, 除非你自己有足夠事證與提出足夠強力的邏輯批判
才能有資格跳入這場論辯。 所以在不完全清楚一些問題前, 任意的引用他人的論點是危險
的, 我們的社會菁英知識份子必須為自己的論點負責, 不誤導大眾輿論這正是品德的問題, 也代表著是否能獨立思考的結果。
16.39 5.25.15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