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育慧博士
當這個社會不再以培養知識份子為己任時,是危險的,真理需要批判而非盲從,知識分子是要能夠在這片荒地上創造價值,絕非躲在自己的象牙塔裡任憑教育淪喪,任憑下一代喪失競爭力,而非我族類即謾罵、鬥爭、追隨政黨組織的是喪屍而非知識分子。當你在歸類魯蛇還是人生勝利組之前,先問問你自己做了什麼? 賺錢是必要的但並不是唸書與思考的主要目的,然而我們整體社會正在加劇這樣的現象,從小喪失對知識的熱情,對於思考的渴望,削減創意與想像,其實我從來不認同在家自學,不要告訴我有多少資源可以提前給自己小孩,讓她提前超前學習,對我而言,超前學習是有方法的,但絕不可揠苗助長或利用題海攻勢。
所以我反對國小先學代數,讓小學生像中學生那樣解代數在考試上多麼的方便與輕而易舉,多麼輕易能得高分,但不要忘了,數學是一整個邏輯語句的語言,是最適用於AI語言與背後演算法的好東西。這麼說吧! 數學就是科學的語言,跟文學上的語言當然也是共通的,語意與邏輯觀念不在小學的階段學好,卻只想學怎麼算是非常本末倒置的,計算與代數都是AI可以取而代之的部分。這樣學習數學的孩子往往上了國高中數學就完全不行。因為沒有消化吸收題目的能力,從國小階段就該培養好數學直覺,何謂數學直覺,就是你看到題目的時候當下最直觀的想法,運用在一些難題上,往往能迎刃而解。所以孩子也該閱讀文學作品、童話故事、歷史書籍、學習樂器,我並沒有興趣培養只會應付考試的小孩,我從不主導只為考試為目的的課程。不過如果認知我們開發的課程內容很淺,或是以玩樂為主,那真是大錯特錯。
不以知識份子為己任的大學生,空洞的眼神、得過且過,茫然不知道自己未來,時代的輪軸前進的很快,我們又如何期待大學生為這個社會帶來什麼改變? 而學者不以知識份子為己任,只求一切麻煩別找上門,你如何期待他們能成為改變時代的樞紐。
我: 為什麼要唸書?
小孩: 為了要學習吧! 學了一些東西,就可以利用這些東西來幫助我們啊! 比如說可以去做機器人與發明東西,然後機器人就可以幫別人做很多事,就可以想辦法賺錢,賺到了錢我就可以去做太空船了。
我: 為什麼要工作?
小孩: 為了自己想做的事啊! 做工作研究太空船蓋飛在空中的房子那我就可以去尋找蟲洞了。
我: 那麼到底為什麼要賺錢?
小孩: 我們老師說不工作不賺錢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沒有錢就沒辦法讓我去蓋太空船、 蓋飛在天空中的房子了,那就沒有辦法去找黑洞蟲洞囉!
=====================================================
小孩:妳知道我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 有兩撇鬍子的…
我:ㄟ 狄拉克嗎?
小孩:不是。是特斯拉。那妳知道我最喜歡的數學家是誰嗎?
我:……..
小孩:圖靈。你知道圖靈說用碗跟湯匙做計算就可以解釋機器怎麼思考嗎?
我;這….我真的不知道ㄟ。妳真是「劍橋五重奏」入迷了。不過他們都很慘ㄟ…..
小孩: 嗯! 我同學們崇拜郭台銘。
================================================================
而可惜的是圖靈、特斯拉雖改變了這個世界,但他們都不是人生勝利組,愛迪生奪走了特斯拉的專利,而許多目前美國電子業龍頭的前身,利用律師奪走了他大部分的專利,而圖靈因為同性戀被迫化學去勢,最後疑似死於自殺。
這個社會總是把物理數學當成應付考試的工具,殊不知 hypertext與網際網路是英國粒子物理學家 Sir Berners-Lee 發明的。而思考機器怎麼思考這樣的問題的人是英國數學家圖靈,也是人工智慧之父。大美國優先的時代,探究起源都來自於英國。
小孩子只會做機器在做的計算是不行的,小孩只會操控已寫好的模組化機器人程式語言也是不行的,在寫程式之前他們掌握了數學的邏輯觀念嗎? 有沒有能力自己撰寫迴圈與演算法? 能不能自己買電子材料利用電腦程式去控制與開發介面? 我們的科學教育裡總是喜歡用現成的東西,非常膚淺的認知物理與數學對於科技產業的重要性,嚴然嚴肅的科學就只應活在升學考試的範疇內,科學是融入生活中與時並進的。而教導科學卻不給予人文的素養也是不行的,無法言之有物的表達自己對於科學議題的觀點,不了解科學史的演進與發展,當然也就不懂得創意,當然也就無法持之以恆。
唸書沒甚麼目的只是 good for your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