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育慧博士

常常遇到周遭的一些人問我有沒有給小孩去上樂高機器人,最近被問的煩了,在這裡乾脆寫一篇文章,來闡述一下我個人的觀點,這裡我真的很不客氣的說,其實我自己是很反對讓孩子去學那種套裝好的程式課,說起來很奇怪,我周遭在科技業界的同學們跟我都是屬於不讓孩子去上程式課的家長,而那些沒有接觸過程式語言的反而對這種套裝機器人很感興趣。我則是從頭到尾,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為我自己知道在這科技發展快速的社會裡孩子該掌握甚麼是更重要的。

首先,孩子用樂高發展好的迴圈與套件,目的在學習什麼? 讓機器人翻滾,幫你撿東西,幫你偵測,幫你打掃,參加各式各樣競賽不斷 try and error ? 這意義在哪裡? 是已經學會邏輯語法,理解了與機器的溝通方式? 還是在這套件下去組合動作與感應元件,配合去學習機器人使用手冊? 孩子能不能告訴我什麼叫做二進位,打一段二進位密碼,孩子能馬上告訴我對應的數字嗎? 數理邏輯語句與程式語法你的孩子掌握了多少? 給你一段敘述,你能不能馬上抓出邏輯的語病? 給妳一段陳述,妳腦中能不能馬上建立如何撰寫程式的圖像? 不要說八后問題,就拿小學生常做的幻方,最簡單的三階幻方程式寫不寫的出來? (叫電腦幫你算出所有三階幻方的所有解)

讓機器人去執行一些程式與動作,宣稱讓孩子去學習程式,而實際上孩子有思考過掃地機器人在數學上如何走最短路徑的數學問題,如何不重複嗎? 而這樣的思維如何化成實際的程式? 都已是自動化控制與生產的世界,為什麼還要學已套裝好的機器人程式, 你認為孩子未來的工作會是去操作這些機器人嗎? 平心而論,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重點早已超越資訊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而台灣人居然還停留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思維來面對孩子教育, 我感到很不可思議。 數論、圖論的數學基礎在哪裡呢?連基礎都不懂,只買機器學使用手冊而已嗎? 樂高機器人的程式對我來說根本不是程式,那種套裝好的東西孩子根本不可能建立程式與邏輯語法的概念。台灣人不思考如何用電子零件自己組裝面板再利用程式做自動控制,幫助孩子一步步建立思維邏輯與語法觀念,而是偏偏熱衷於全部套裝好的商品化產品,思考一下未來機械與仿生工程,材料會不斷改進,連基本力學都不瞭解,用這種完全套裝好的東西,如何模擬細微的肌肉力道? 而數學邏輯都還學不清楚,只是叫機器人撿撿東西偵測東西就可以算是會寫程式了嗎? 而自動化的重點不就是叫機器人去幫你做好該做的事嗎? 為什麼你認為還需要你的孩子來幫忙控制機器人?

現在都已經是開發神經元演算法的世代了,讓機器人自己去學習事物並超越人類,思考一下為什麼 AlphaGo 可以完封人類? 其演算法用的是深度學習而非傳統式演算法,讓機器從一無所知開始學習, 從本來的落後人類到最後能夠創新並完全在智能上超越人類,而這些人工神經元背後用的是什麼? 不正是以數學為基礎所開發出來的演算法嗎?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來臨,不單只是讓機器人在勞力上能取代人類,更是在智能上能夠超越,並進一步取代高端科技人力,而玩這些樂高機器人幫孩子建立操作數學演算法的能力了嗎? 未來利用深度學習的機器人去操控這些機械並 debug 即可,勞力的部分早就已被大量取代,不思維智力上的超越與演算法的開發,全世界都在進步,而我們島上卻仍停留在資訊革命的時代你丟我撿的概念。

我實在無法思考也無法理解為什麼在台灣仍有許多家長要讓孩子去學這樣的程式套件,卻一點也不在意基礎的數理,讓機器人幫你丟東西,撿東西,投籃,比賽誰走的快,這些都是老早都能做出來的東西,到底還要學什麼程式? 使用語言卻沒有在思考如何利用數學邏輯與開發新演算法去控制機械,這不是在控制機器人,而是一種買昂貴玩具用比較複雜的使用手冊的觀念。

以下,我列出幾個目前AI無法達到的。

一、創造力,不要認為英文比國文重要,掌握文字表述能力即掌握知識的力量,創造力比知識重要。看童話故事與小說,用母語掌握自己最大的表述權。常看書與思考很重要。

二、基礎科學,思維的能力,能掌握思維能力的孩子才能進一步開發新演算法,石墨烯、電晶體、瑪莉居禮所發展的X ray 這些全部都是由基礎科學而來,並大量應用在日常科技之上, 掌握前沿的基礎數理發展當然比玩套裝程式重要。

三、音樂、藝術,AI 可以模仿學習鋼琴家演奏,並在速度上超越,但個人風格、觸鍵呢? 小提琴的肌肉力量更為細膩,運弓與音色更為講究,一個長弓裡有很豐富的音色變化。機械如何模擬細微,如何模擬風格?

高科技世代下的教育就該教小孩去做機械做不到的事,時間就該浪費在思考、想像、創意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