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宏 原2019/7/16 於FB)
第一次來到法國巴黎,參觀了羅浮宮、奧塞美術館、重建中的聖母院、莎士比亞書店、居禮夫婦的研究室、巴黎第六大學、先賢祠、蒙馬特的聖心堂以及梵谷曾經居住過的公寓前面。離開前夕,剛好趕上在艾菲爾鐵塔前面所舉行的法國國慶音樂會與國慶煙火,沒想到音樂會的尾聲演奏了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的片段。這幾天的參觀讓我在思想和心靈上獲得許多啟發。來分享幾個印象深刻的地方,算不上遊記,只是紓發一些自己的想法。
進入先賢祠,會看到一個傅科擺,這是一個從先賢祠最高的圓頂垂掛到接近地面附近的單擺,西元1851年,傅科就是在先賢祠裡做這個實驗,觀察單擺擺動的進動(precession)來了解地球的自轉。不過原始的單擺已經被移到別處,這裡所放置的是等比例的複製品。先賢祠的下方是一個地底墓穴,放著許多著名人物的石棺。我拜訪了居禮夫婦、拉格朗日、伏爾泰、雨果以及大仲馬的石棺。這個地底墓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燈光的顏色和透射的方式,帶給我一種溫暖寧靜的感覺。



離開先賢祠後,接著去參觀居禮夫婦的實驗室,裡面還保留著當初居禮夫婦曾經使用過的實驗儀器。花了一些時間了解他們是如何使用這些儀器發現鐳並且計算出鐳的原子量。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整個實驗室的格局所散發出的一種簡樸的感覺。居禮夫人的辦公室和實驗室是相連著,後面還有一個簡單的庭園,庭園裡沒有任何建築物,只有幾顆大樹和幾張長木椅。可以想像坐在樹蔭遮蔽的長椅上思考和討論,是一件多麼令人感到愉快的事。我一直認爲不管是做理論或是實驗,爭取到龐大的經費或是擁有最先進的研究儀器不是決定研究品質好壞的必要條件,重要的是你腦袋裡的想法。真正優秀的研究人員,即使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也會想辦法從研究的困境中找到出路。


去了一趟位於塞納河左岸旁的「莎士比亞書店」,非常有歷史的一家獨立書店,不只是建築物本身充滿了歷史,二樓的閱讀室也擺放著許多古老的書籍。二樓的書籍只供現場閱讀,不提供販售。很特別的是你可以在這家書店裡看到好幾張床,據說可以免費提供給需要住宿的作家。「給你所能給的,取你所需要的」是這家書店的基本信念。在這裡買了Lee Smolin 的新書和Carlo Rovelli 的科普書籍。
最後想來聊聊令我非常驚嘆的博物館-羅浮宮。羅浮宮是一個ㄇ字型的建築物,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個玻璃的金字塔,這個金字塔也是售票和入口的地方。當你面向羅浮宮中央的建築,右手邊的建築是德農庭院(Denon Wing),中間的建築是蘇利庭院(Sully Wing),左手邊的建築是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 )。由於我們參觀羅浮宮的當天是法國國慶日(7/14),所以可以免費入場。羅浮宮裡面的藝術品和文物,大概三天都逛不完。在裡面逛了一整天,激起了我許多的思考和想像。古希臘時期的雕塑、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與雕塑、達文西筆下的微笑、林布蘭的光影變化、梵谷不安定的教堂以及最早的一部法典-「漢摩拉比法典」等等。佇足在這些藝術作品和文物的前面,腦中不斷的想像著背後的故事。
如果要我選一個形容詞來描述巴黎這座城市,我第一個想到的詞是「欲望」。巴黎不論是在物質上或是心靈上都不斷的在挑起人類內在本質的欲望。我認為這種本質的欲望本身沒有所謂的好壞,只有當你將它表現出來時,才會有所謂的好壞。人類的好奇心、追求夢想、分享情感或是貪欲都是這種本質欲望的一種表現。再加上巴黎到處都彌漫著一種自由的氣息,讓人類欲望可以更容易成長。這趟法國之旅的確啟發了我不少的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