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想想》是我從2014年開始構思的一個科學課程,今天想來聊聊當初為什麼會想要設計這樣一個課程。這跟我成長過程的學習環境有關。我小時候住在高雄市的鄉下地區,那是一個隨處都可以看到農田和小溪的地方,晚上還時常可以看到滿天的星斗。小時候的我很喜歡觀察生活周遭的自然現象,時常自己腦補著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不過聰明機智的我很快地就發現周圍的大人對我這些“重大的發現” 絲毫不感到有興趣。上了國中之後,我內心一直期待著可以上理化課。沒想到國中的理化課對我而言卻是一場悲劇。我發現理化老師竟然是用畫重點的方式要我們把課本上的知識都吃進去,如果去問她課本以外的問題,只會得到「這些課本上沒有,不會考」的答案。我們就像是一隻隻張大嘴巴的鴨子,等待著她把知識塞進我們的胃裡。從她殷殷期盼的眼神中,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她對我們的期許,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令人稱羨的肥鴨。唉,我就這樣度過了沒有做任何科學實驗的國中理化課。
後來上了高中,我心想這一切應該會有所改變吧!然而事實證明悲劇總是不斷的上演。在這個升學率掛帥的私立高中,物理和化學竟然變成了各式各樣的題型在我面前優雅地飛舞著。學校的老師們細心地分類出各種不同的題型,整理出一本又一本的武功秘笈。站在講台上的這些老師們充滿著教學熱忱,激昂地跟我們講解這些武功秘笈裡面的各種招式,每當遇到“速解法”這種殺傷力強大的絕招,還會特別提醒我們一定要學起來,彷彿希望我們每一個學生將來都能成為金庸筆下的「東方不敗」。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我展開了我的自學生涯。我開始利用課餘時間去市立圖書館閱讀科學和哲學的書籍,從這些書籍中去探索我所好奇的問題。還好有這些課外書籍的陪伴,讓我的好奇心以及對科學的熱忱不至於消失太多。
就是因為有經歷過這樣的成長過程,所以當我從英國取得博士學位回來之後,時常會去關注中小學的科學教育。我發現雖然國內的教育不斷地在改革,但是填鴨知識和武功秘笈依然盛行在“江湖”之中。看著我的小孩將來不久也要踏入這個“江湖”,我心中便開始構思這個給國小學生的《科學想想》課程。在研發這個課程的過程,其實是充滿著許多樂趣,特別是裡面我所設計的各種科學實驗。我希望學生可以從《科學想想》的實驗中發現到科學其實是非常好玩的,因為 「好玩」 絕對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可獲缺的元素。
在我身處教學現場的這些年,有一個很深的感想,和傳授學生知識比起來,啟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動力才是老師更大的挑戰。這也是《科學想想》這個課程之所以有價值的地方,因為它所啟發的是孩子們對科學的熱忱與興趣。這幾年來,曾經上過《科學想想》的國小學生,有的已經上公立國中的數理資優班,有的則是去唸私立國中的數理資優班。其實我都一直在背後默默關注他們的學習發展,看著他們對科學的興趣一直都在,這對我是很大的鼓舞。
文/王志宏